曲阜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学术峰会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4.html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东周,公元前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史称西周。公元前年,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被乱军杀死,诸侯拥立前太子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为躲避犬戎部落的侵袭,就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东周,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任君主。

公元前年,东周被秦庄襄王所灭亡,周朝在历史上共存在了年,传国32代37王,其中东周在历史上存在了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后世学者为方便对这段历史进行分析研究,就将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之名源于东周时期鲁国史书《春秋》,春秋时期,指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共年。清朝藏书家石韫玉在所著《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中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当时的历法,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所以古人就用“春秋”指称一年。《春秋》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共年的国家大事,所记大事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东周前半时期大体相当,因此历代史学家就以《春秋》书名,作为东周前半期的名称。


  战国之名出自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主要记载了东周后期的诸国混战,及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该时期就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这个时代从公元前年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共年。


  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奴隶制朝代,第二个朝代是商朝,第三个朝代周朝,从周朝伊始到如今已经超过年。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今陕西省境内),因姬水而得姬姓,《说文解字》记载:“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也就是说,周人不仅姓姬,还是黄帝的后人。


  周人自领袖公刘时代起,经九世传位,姬亶继为部族首领,商小乙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由于周人经常遭到熏育戎部落的攻打抢劫,为避灾祸,姬亶就率姬姓周氏族人东迁至渭河流域岐山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周人迁岐开垦荒地,发展生产,筑城造房,建立国家,并得到了商王朝认可,成为天下共主大商王朝的臣民。周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姬亶带领族人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逐渐增强,开启了翦商事业,从这个角度说,姬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所以西周建国,周武王追封他为周太王。


  姬亶死儿子姬历继位,周国开始向外扩展,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姬历死后儿子姬昌继位,周国继续向外扩展,周国的壮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于是,纣王就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意思是,姬昌在囚禁期间,演化《周易》。姬昌所作的《周易》成为了诸子百家之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文献记载,姬昌被囚禁了八年,周国大臣为救姬昌,将有莘氏美女及大量珍宝送给纣王,纣王大悦,下令释放了姬昌。


  姬亶敬老慈少,礼贤下士,深受国人爱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虞、芮两个诸侯国因纠纷相讼,且闹得不可开交,就来到周国,请姬昌做主断决此事。可是当他们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便感到非常惭愧,因此就相互礼让而去。

在周人看来,虞、芮之讼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于是他们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姬亶亦被诸侯视为天下道德楷模,而纷纷拥载依附,在即位的第四十四年,姬亶受命称王,即周文王。《史记》记载,那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周文王继续开疆扩土,为后代剪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约公元前年驾崩,《礼记》记载,享年九十七岁,太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商纣王残暴无道,人神共愤,引发了周武王革命。《周易·下经·革》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思是,商汤王和周武王的革命,顺应天命而合乎民心。

公元前年,周武王打出“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会盟八百诸侯组成联军,在牧野(河南省新乡市附近)与商朝军队进行决战,结果是,周武王率领的联军大获全胜,纣王兵败自焚,联军占领商都(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亨国六百年的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武王是开国国君,为稳定政权,巩固疆土,分封诸侯。


  灭商三年后,周武王驾崩,庙号为武王,十三岁的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由于天下初定,周成王年少,其叔父周公唯恐诸侯叛周,于是就亲自摄政治理天下,在摄政的第七年,周公还位于周成王。


  周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之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


  周成王亲政后,为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继续大封诸侯,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说,异姓诸侯国仅占十八个。实际上,西周的诸侯国要比《荀子》记载的多得多。另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也就是说,西周时期有一千二百多个封国及服国。服国是指历史悠久的氏族国家依附西周,类似于诸侯国。


  周成王作为西周的第二代君主还是颇有作为的,在位期间巩固了西周统治。公元前年,周平王因病驾崩,在位22年,其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为西周第三任君主。


  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周成王和周康王说:“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刑罚。”意思是,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宁,四十多年不用刑罚,所以史称“成康之治”。

西周十一传,姬静继承王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为西周第十二任君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幽王无道淫乱,横征暴敛,激起民怨,导致申侯联合临近的缯国与势力正盛的犬戎部落攻打周幽王,于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年),在骊山脚下下杀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申侯与诸侯们共同拥立前太子姬宜臼即位,公元前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任君主。


  东周的春秋时期,指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总共年。鲁国史官所编《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共年的大事。由于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那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西周分封,旨在让诸侯国拱卫王室,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大国掌握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周王室由于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统治地位发生了反向变化,周天子也仅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已,在经济和军事上不得不依附于日益强盛的各大诸侯国。有较大势力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用武力兼并小国,争当霸主。


  春秋前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中期,晋秦和晋楚之间的称霸战争持续将近百年,春秋晚期,中原局势渐趋平静,南方的吴越两国开始争霸,最终越王勾践率军灭了吴国,越国成为仅次于晋国和楚国的大国,越王勾践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在南方的越国崛起之际,北方的晋国却衰微了,公元前年,该国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废掉了国君晋静公,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和百姓,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周威烈王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学家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同时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三家分晋之后,战国七雄为了获取土地、财富、人口,又纷纷发起了兼并战争,且愈演愈烈。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破坏了旧制度,也产生了新制度,各诸侯国进行一系列的变法,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历称“百家争鸣”,其中道家和儒家影响力最大。


  秦国的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增强了国力,而山东(崤山以东)六国却在变法的大潮中没有彻底革新,以致在争霸序列中逐步处于劣势,天下逐渐形成了秦独强,而六国衰的局面。


  秦国为统一六国,制定了“远交近攻”之策,有条不紊地进行统一战争,最终,秦王嬴政用将近20年的时间,并灭六国,于公元前年,结束了春秋战国多年的混战局面,首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史称秦始皇。


  年1月6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