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曲阜东南有仙山 [复制链接]

1#

曲阜圣地仙山——四基山

曲阜东南20公里的尼山镇烟庄村南约一里左右,有一小型水库,沿着水库北岸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四基山,东行大约不到一里的路程便到了四基山的第一座峰。

往山上望,山势似乎并不陡峭,只是树木显得多了些,似乎与普通的山一样,没有特别引人注目之处。

但峰回路转、沿山坡转而向南,便感视野广阔,佳木成荫,野草茂盛,四周之山势曲折回环,放眼望去,只见树木蓊蓊郁郁,覆盖了整个山谷。

山石间那野草野花的醉人芳香,沁人心脾,使你完全融化陶醉在山的怀抱里。近处,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远处,突然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打破了山谷的静寂。小径两旁直至山脊,杂树繁多,柏树、槐树、榕树、椿树,*连树等不下数十种;还有些果树,如桃树、杏树、梨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其中柏树居半,其他树夹杂其间,高低起伏,俯仰生枝。

在这幽僻的山峪中生长着数百株千年名贵的青檀树,它们一棵棵有的像健壮有力的青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巍然屹立在山石间,有的像饱经风霜的老人,老态龙钟,枝干中空,但仍盘根错节,千奇百怪的牢牢地扎根在岩石中,围墙边,悬崖下------姿态奇诡,震撼心魄,不由令人赞叹此树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慨大自然的*斧神工。

山峪中央偏上有一口陈年老井,井两旁左右各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桑树,都约有百年以上树龄,两株树大小略异,各具形态,相映成趣。其中西边桑树的一枝干旁逸斜出,像伸出一只巨手在招唤来客;东边桑树树身向北弯曲,像对游人鞠躬致敬。此井以前常年溢出淙淙的泉水,又有两株桑树相依,故亦称“桑泉”。泉水清洌,甘爽怡人,桑树结出的桑椹也大而肥硕,红紫诱人,酸甜可口。 

说起这眼泉井,还有一个与北面山脚下的烟庄村有关的动人传说:据说四基山下有一户人家,居婆媳二人,婆婆对媳妇极其狠*,每天让她从山上这眼泉井里要担九十九桶水灌满家里那口很大很大的水缸,为防止媳妇在路上停下来歇着,专门为她做一副尖底水桶。这样,担了一年又一年,这个媳妇累得背也驼了,腰也弯了,婆婆仍然不放过她。一天早上,媳妇照例来山中担水,在山中小径遇一鹤发童颜、手持佛尘的道士,道士随手折一树枝给她并嘱之说:于无人时,以枝条于水缸中正反转三圈,水即满矣.言讫,隐入林中不见踪迹。媳妇回去照此法一试,果然灵验。日久,秘密终被婆婆发现,她趁媳妇回娘家之机,拿出这根树枝在缸里乱摇一通,顷刻间,滚滚大水从缸中汹涌喷出,发起大水,淹没了山下这个村庄,烟(淹)庄由此得名。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信。但如今桑泉的西山坡上的确有一处道士观,传说中的那位道士是否曾住在这里呢?据烟庄村的老人讲,晚清时期,四基山上居道士十数人,直至解放后,还有两三个道士在此居住。老百姓说是道士观,其实亦称观音庙,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进行维修,观音庙群建在风景幽美的西山坡上,依山体南北布局,前后三进院落,依次有钟楼、魁星楼、二门、影壁、观音殿、玉皇阁、寝殿等建筑。进入二门即为庙主院所在,前为照壁,后为观音殿,又称菩萨殿,殿内塑观音坐像。过大殿为第三进院落,院内正后方为玉皇阁,玉皇阁右边为寝殿。阁方形,两层,内塑玉皇大帝像,为乾隆二十五(年)年重修。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殿堂楼阁历经百年风雨,几年前还因种种原因,历经百年风雨,加之天灾人祸,主体建筑已损坏多年,剩下的只有断壁残垣,瓦砾一片。为了保护好这一历史文物遗产,曲阜市文物局对观音庙进行抢救性修缮,将使得这些建筑旧貌重现,如今,焕然一新的观音庙建筑群依坡而立,飞檐斗拱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增添一丝神秘色彩。观音殿右前方有一枯藤老树———藤花树,虬枝盘旋,皮老干苍;花开之际,如锦似缎,生机盎然。

建筑群右上方的山坡上,在一块平坦的岩石上,原来立着一个高约1.5米左右大约为清代的石刻,当地人称“旱魔爷爷”,虽称为“魔”,面目并不狰狞可怕。据说以前每逢久旱不雨的季节,村民就会自发来祭祀它,边磕头边用石块敲打旱魔爷爷的头,并念叨:“敲敲旱魔爷爷的头,大雨不用愁”,连念三遍,过不多久就会天降喜雨。是否灵验,没人知道,倒是石像头上、脸上伤痕累累,还是真的。

距旱魔爷爷石像不到十米的地方,在一块面积不大的石台上,还有一个“水母娘娘”石刻像,大小与“旱魔爷爷”石像差不多,刻线圆转流畅,面部轮廓清晰,仪态雍容、安详。石像前边有一直径约有一米多,深达一米的圆形水池,曰:“饮马池”。让人奇怪的是:无论天旱或涝,冬或夏,饮马池中的水始终保持满满水量。

桑泉以东不远处,有一片荫翳茂密的柏树林,,当地人叫“道士林”,有柏树数百株,据说是以前山中道士们驾鹤仙去的安身之所。林中至今看起来荒冢隐约,不可数之,没有碑刻,亦不知名氏。

道士林东南面山坡上,有一人工洞,是六十年代年国家修建的一处大型战略防空洞。洞中容积很大,聚千人在此开会,也很宽敞。洞内冬暖夏凉,若是盛夏酷热之际,来此游玩,坐此小憩,便感热意全消,使人神清气爽,妙不可言。

山的最险绝处有一突兀的悬崖峭壁,在其光滑平整处,裂开一巨缝,据说原有鸽子栖息其间,后来繁衍成长数百只,因该处攀登困难,无人干扰鸽子的生活,故生息繁衍不止,每至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群鸽齐飞,空谷传声,蔚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此处俗名“鹁鸽缝”。

伫立山项,环顾四野,四基景色,一览无余。远眺青山如黛,平畴绿野,如锦似绣;近观林壑,怪石嶙峋,绿树如云,景色迷人。

作者简介

冯庆水:70年出生于曲阜尼山,别署昌平居士,续墨斋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书法文学诗赋,擅太极健身运动;书法作品近年数十次在省级以上活动中入展或获奖,文学作品及论文十数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冯庆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