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邹东尼山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历史地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以田*为中心的邹东(尼山)抗日根据地,形成于年,壮大于年。面积最小时仅限于瓦曲、后峪、颜庄及十八盘山周围的几个小村子;面积最大时东到费县(现在说得是平邑县,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平邑县,平邑县是后来从费县划出来的)、西到津浦线、南到滕州、北到曲阜和泗水。年,鲁南区*委(现在的副省级。年7月山东分局、山东**委员会把整个山东划分为若干个战略区,这次划分,田*一带属于“一区也就是大鲁南区”;年6月,根据形势需要,一区也就是大鲁南区又划分为“鲁中”、“鲁南”两个区,这次划分,田*一带属于“鲁南区”)、鲁南一地委(现在的济宁市一级。山东分局把整个山东划分为若干个战略区的时候,又逐级进行了划分,“区”下设“地”、“地”下设“县”、“县”下设“分区”、“分区”以下就是村了。第一次划分时,田*一带属于“一区委三地委”,第二次划分时,田*一带属于“鲁南一地委”)、鲁南一行署、鲁南第一*分区相继移驻田*后,邹东(尼山)抗日根据的的发展得到空前的扩大与巩固,并一度成为山东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司令部”。

细数邹东(尼山)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地位,可以说与邹县乃至山东的*组织建设既息息相关,又一脉相承。沿着邹城*组织建设的历史追寻邹东(尼山)抗日根据地的来龙去脉更是一目了然。

年初,热血青年韩维密在济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暑假期间他奉命回家乡邹县开展*的工作。7月,他介绍冯起、岳春霆加入中国共产*,并在县立第一小学成立了“中共邹县支部”。这是邹城*史上最早的*组织,“中共邹县支部”的成立,拉开邹城*的建设的大幕,并带领邹县民众逐步汇入了中国共产*开创革命大业的历史洪流。12月,在邹县第二小学成立“中共邹县委员会”,邹县县委由此开始。

年2—3月,国民*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扑杀共产*,邹县县委遭破坏,*组织成员除被捕的外大都逐步隐蔽到偏远山区。此前,也就是年寒假,共产*员、邹县县委委员彭建华被邹县第二小学辞退后,奉县委指示,通过王绍武介绍到田*区颜母庄(因修建尼山水库,颜母庄年划归曲阜)小学任校长。这时候,冯起、步云亭就先后到田*颜母庄小学投奔彭建华。在这里活动两年左右,于年春,他们在颜母庄小学成立了“中共邹县工作委员会”。这不仅使邹县*组织得到了继续发展,也为田*境内*的建设掀开了暂新的一页,使田*境内的广大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的怀抱,并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中共邹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他们分赴全县各地迅速开展*的工作,这又引起了国民*山东*部常委秦启荣的警觉与敌对。年1月,秦启荣组织人员先后逮捕彭建华、冯起等共产*人,“中共邹县工作委员会”遭破坏,邹县*的组织再一次中断。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全面抗战和国共合作逐步提到日程上的大形势下,冯起、彭建华释放出狱。根据省委指示,他们出狱后就成立了“中共鲁南特别支部”。之后,他们返乡恢复和发展*的组织建设。11月“中共邹县县委”在邹西大里彦村东南的小树林里重新建立。“中共邹县县委”重新建立后,县委委员按照分工奔赴全县各地开展*的工作。

年11月,中共邹县县委委员韩维密到田*区瓦曲村找到聂秀轩,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按照*组织的指示,聂秀轩积极联络王绍武、张瑞文、朱远程、刘俊甫、冯惠民等抗日积极分子,组建起一支50人枪的“抗日游击队”,田*的抗日武装队伍由此拉起。

年1月,中共邹县县委书记彭建华带县委工作组到邹东开展活动,以邹东一批共产*员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邹东分区委”,指定聂秀轩任分区委书记。“中共邹东分区委”是继年春在颜母庄小学建立的“中共邹县工作委员会”后的田*境内的第二个*组织。“中共邹东分区委”成立后,组建了11个村支部,先后发展*员87人。“中共邹东分区委”及其领导下的11个村支部,成为邹东地区最早的土生土长的*的基层组织。

年3月秦启荣制造“南亢事件”,县委书记彭建华牺牲。冯起继任书记后,领导*组织艰难地开展工作。为保存*的力量,年底冯起、步云亭被山东分局(年5月前山东*的最高机关是“山东省委”,年5月后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年12月改为“山东分局”)接走学习,丁平被接到泰西学习,邹西*的组织几尽解散。

而此时,在“邹东分区委”的领导下,田*一带的*组织活动风起云涌,也正是这个时期*组织的迅猛发展,才为以后这一带发展成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3月,冯起、步云亭从山东分局学习返回邹县。鉴于邹西形势对*的发展不利,他们于是在邹东建立了“邹滕峄工委”(也叫“尼山工委”,级别相当于“地委”)。同时在田*地区建立了“中共邹东工作委员会”(相当于县委),步云亭任书记,聂秀轩等任委员。6月“尼山工委”改建为“尼山特委”。11月,“一区第三地委”决定在田*重新建立“中共邹县县委”(这是“中共邹县县委”第三次建立),县委机关驻瓦曲、后峪一带,12月,在邹东建立“邹东办事处”,左瑞五任主任。年1月,邹西形势不断恶化。于是,邹县抗日民主*府(年3月根据形势需要,邹县以津浦线为界划分为“邹西”、“邹东”两个县。邹西*的机关叫“中共邹西县委”,*权组织机关叫“邹县抗日民主*府”;而邹东*的机关叫“中共邹县县委”,*权组织机关因为邹西有了“邹县抗日民主*府”,不能重名,所以就叫“邹东办事处”)县长步云亭率领县*府机关和邹西独立营第二连转移到邹东山区,“邹县抗日民主*府”与“邹东办事处”合并,名称仍叫“邹县抗日民主*府”,这标志着邹东抗日根据地民主*权的正式形成,并成为邹县抗日的指挥中心。

为加强对鲁南战略区的领导,并协助一一五师共同建立鲁南抗日根据地,贯通华中与延安的联系,充分发挥鲁南地区的战略枢纽作用。从年10月,“鲁南一地委”移驻邹东田*,年1月“鲁南区*委”移驻邹东田。2月,为解决鲁南一地委、一行署、一*分区机关青年和家属子弟、特别是烈士子女的读书问题,在田*瓦曲村建立了“抗日子弟小学”。10月,邹县县委、县*府被撤销,由“鲁南一地委”“一行署”、“一*分区”直辖该地区,这说明邹东不仅成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同时也已发展成为鲁南较为巩固的抗日后方。

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为解决抗日**干部紧缺的问题,年3月“鲁南一地委”决定,在田*瓦曲村建立“邹县高级民校(对内称“*校”,对外称“民校”)”,“民校”建立后开班6期,毕业学员多人,为建设老区、开辟新区以及全国的解放战争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5月,“鲁南一地委”在连青山一带建立“邹滕边工委”,7月又撤销“中共邹滕边工委”,重新设立“中共邹县县委(这是“邹县县委第四次”成立)”。

从年12月到年7月,前后12年的时间里,“中共邹县县委”尽管断断续续重建3次,但是她作为领导邹城历史前进的核心,不管革命的力量发展在城里,还是转移到邹西、邹东的偏远山区,她都始终如一地发挥着保障和引领作用,使邹东(尼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得到一步一步发展,并为鲁南、山东、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