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近日,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公布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奖获奖项目和—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获奖项目的名单,共有10项考古发掘项目获得殊荣。其中,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曲阜西陈遗址发掘项目获得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奖。
该遗址位于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村西,北距蓼河约米,东南距九龙山诸山脉约4公里,呈东南—西北向分布,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
为配合曲阜君泰集团世界铭筑项目工程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年7月对曲阜西陈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约平方米,共清理灰坑余座,沟90余条,房址14座,墓葬16座。
该遗址年代以中、晚商时期为主,部分遗存年代可能已进入西周时期。根据各类型遗迹的分布和聚集情况,可将遗址划分为房址区、窖穴区、祭祀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房址区主要位于遗址东南部和中北部,已发现房址14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内有灶和火塘。窖穴形制规整,平面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袋状,底部光滑平整。
祭祀区位于遗址中西部地势最高处,以界沟与房址区相隔。祭祀区呈南北向分布。目前已发现25处祭祀坑,殉祭种类有马、牛、羊、猪、狗以及人等,以牛、羊最为常见,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商代殉祭遗存。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陶器有鬲、簋、豆、罐、瓮、甗、钵等;石器有戈、刀、锛、镰、磨石等;铜器有刀、镞、爵残片;骨器有锥、镞、磨棒等。
本发掘首次在曲阜地区发现了大规模中、晚商时期遗存,发掘出山东地区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商代祭祀遗存,为研究商时期东方地区*治态势、了解商周交替时期历史变革、探寻早期奄都和西周鲁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学术意义重大。
商代中期,商王朝开始向东方扩张,并逐渐控制了山东腹地。据文献记载,商王南庚“自庇迁于奄”,阳甲即位仍居奄,盘庚时自奄迁至北蒙。关于奄都地望,学界一般认为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不仅如此,发掘成果显示西陈遗址在晚商时期持续发展,尤以殷墟三、四期为盛。不仅遗址面积扩大,而且遗迹的类型和数量显著增多,出现了高等级的祭祀区,表明遗址的等级和地位得到强化,也就是说在盘庚迁殷之后,曲阜一带继续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重要据点。
据史料,商末周初曲阜一带曾活跃着商奄国族,由于参与武庚作乱叛周,周公遂伐奄,“迁其君至薄姑”。其后,“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曲阜一带成为鲁国的封地。
鲁国故城近年的考古工作表明,鲁故城郭城始建年代为西周晚期或两周之际,城内缺乏西周早期的遗存,应不是伯禽最初所封之鲁都。寻找鲁国早期都城成为鲁文化研究和商周考古的重要课题。西陈遗址不仅发现有少量西周早期的遗存,且北距鲁国故城约6公里,为解决早期鲁都问题带来了契机。
西陈遗址所出土的商周之际时期的遗存,为我们了解晚商时期东方地区*治态势,探索商周交替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线索,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