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众所周知,孔子家乡在山东曲阜,然而孔子后 [复制链接]

1#

孔子家乡山东曲阜,有孔林,孔庙和孔府等古迹,名闻世界,众所周知。

然而,孔子的四十一世孙于唐代定居莆田,并于宋代创建孔氏家庙和涵江书院,却少人知晓。

按莆田涵江孔氏谱系:孔子三十七世孙孔齐卿,唐建中间(-年)官兖州司马,袭封文宣公。其别子孔文整,历官南顿溧水县尉,居泗州涟水县临淮乡进贤里。传至四十一世孔仲良,以明经历任全椒县尉、青阳县丞,大和间(-年)以儒林郎来任莆田县令。居官廉明有惠政,不幸在任病逝(墓在九华山麓),其家属贫不能归。因寓居县西5里,地犹名孔里(今城厢区泗华村孔里),后定居涵头之紫璜山(今涵江区),亦名孔里。宋绍兴廿五年(年)秋冬间,朱熹之友括苍人吴任(孔氏之婿)以仲良与其父的告身(唐政府任命状)7件请朱熹鉴定,朱考校元丰版《孔氏袭封家谱》皆合,勘审不谬。因以告兴化知军傅自得,立孔子四十九世孙孔宜户籍,免其徭役。

淳熙七年(年)孔宜子幼夏,预乡举。淳祐五年(年)知兴化军杨栋、涵头镇官郑雄飞建书院和孔庙,置田产供孔氏子孙读书。景定五年(年)知军徐直谅请额,理宗御书“涵江书院”赐之。书院山长一职聘朱熹表侄祝洙(其父祝穆即纂《方舆胜览》者),元大徳间聘上饶人徐如楫,至大间由五十三世孔敬山、子丛孙、孙克万相继充任.明代学制,不列书院,遂罢山长。

后书院屡修屡圮,六十二世孔淳勉呈报福建总督张斌,成化元年(年)兴化府知府岳正,奉省文亲到实地査勘,见基址卑狭,遂毁三真君庙,重新修建孔庙,有大成殿、大成门、根星门、泮池、璧水桥。泮池上建49级石瞪道,泮池前建正学门木坊。大成殿之西建思圣堂,前为明德堂,后为孔氏世居宅院,通道处匾曰“阙里一脉”(群众今仍呼为孔里)。其北通顶铺大街路口处建石坊,刻理宗御书“涵江书院”。

万历十四年(年)六十五世孙孔时中(庠生)疏请朝廷发还前此拍卖天下书院田产的涵江书院祭田。奉部批:“每代择孔氏子孙贤者一人,列名学校,主守祭祖。”

清初,海疆军事频仍,孔庙又毁,康熙元年(年)六十八世孙孔昌期倡修,嘉庆十九年(年)重新修建正学门。20世纪50年代后,孔庙、书院建筑群均被拆改,现只存正学门木坊(以及49级石磴道),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氏世居的孔里,还存有几座明清旧式民宅建筑,孔氏子孙还是按照曲阜孔府规定沿用的世代昭穆字行,现在有:“繁、祥、令、德、维、垂、祐”等7代多人口。

12世纪末,涵江孔氏有一支散处仙游县枫亭,沦为民户,供役于枫亭驿。朱熹知漳州过枫亭宿驿中,怪其姓氏,询知其系出于涵江,因告知地方官,就其所居建孔子庙,令其供祀,免其差役。庙在今枫亭镇下街,明末尚存。

另有一支孔子四十五世孙孔任与子克权,于建炎初(约年)避乱来闽,家于龙溪。明正德四年(年),官给其裔孙孔笃尧衣巾,主观澜书院祭祀。嘉靖时禁设书院,裔孙孔天从赴京陈请改为家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