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东曲阜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个文化旅游著名圣地,这源于它是春秋时期儒家圣人孔丘的故乡,它有着几千的文化底蕴传承,令人神往。
走进曲阜,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内、外城的建筑,抑或是市民那亲切的笑容,都展示着文化特有的魅力。曲阜名胜很多,都和圣人孔子有关。
“三孔”是指孔林、孔府、孔庙,这三处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文化传承的亮点。孔府和孔庙毗邻,孔林距离这两处约3里地左右。孔庙有圣人像,以及各种学堂、各朝代皇帝御赐的圣旨类展示,院内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松、柏树,虬枝盎然,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拜师礼一幕幕地进行,在庄严肃穆中,莘莘学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让人惊喜的是,孔圣人的72代孙们的书画丹青,能够让游客有种“入宝山而不空回”的感觉。曲阜的文化传承,也令人惊叹,比如“拜师礼”,山东很多单位组织“游学”活动,把传统文化手把手地传承下去。
活动通常是在尼山孔子圣象广场进行的,孔庙中的拜师礼只是针对少数游客,行拜师礼时,游景区的工作人员接待,仪式感很强。还有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游学之风”,也很有意思。
十几年前的曲阜,只有内城是城区,仿古的建筑物与三孔的底蕴相辅相成,共筑儒家浓厚的文化气息,外城还是破砖烂瓦的平房,杂乱无章不说,街道狭窄无序,垃圾随处可见,给游客想象中的儒家圣地减分很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曲阜人早已意识到,他们不再躺在祖先的福荫坐等吃喝,曲阜不仅发展旅游业,他们实行“工业立市”,工业农业也要一起抓,三条腿走路。
年曲阜的GDP在.38亿元,增长了3.2%。有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曲阜下决心改造毗邻孔庙、孔林的外城区,彻底消除脏乱差,征地拆迁是必然。但是拆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敝帚自珍,不愿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有人觉得安置补偿不及预期,宁愿当钉子户。
居民维护自身权益,需要借助法律的途径,找专业的律师求助。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专门帮助拆迁户,了解拆迁政策,计算拆迁补偿,对拆迁补偿方案不满的拆迁户维权。创始人杨在明律师,被媒体誉为“中国拆迁律师第一人”。
10年时间的发展,在明律师团队代理的征地拆迁类案件已超2万件,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服务客户5万余人。作为一家创立伊始即决定深耕行政法业务的专业型律所,在明律师事务所已成为不动产征收领域的领导者。
不管是曲阜,还是全国其他城市的规划改建过程中,各种纠纷矛盾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在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前提下,做好城市发展的工作。城市建设有“破”才会有“立”,普通老百姓,也要支持城市规划中各项工作的推进。曲阜作为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毫无疑问,曲阜人对曲阜的发展自然是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