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网民规模突破10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互联网成为亿万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随着网络生活与现实社会生活越来越紧密的结合、融合,网络风气、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现实社会风气、环境的好坏。此刻的网络环境不仅会影响此刻的使用者,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将培养出怎样的下一代的问题。“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凸显了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打好网络清朗持久战,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一滴墨水滴到一杯水中,肯定会使整杯水受到污染,但是滴到一盆水,或到一桶水中,则影响就很小。我们一方面要打开水龙头,加大内容供给,壮大网上主流声音;另一方面要装上净化器,搭建起“过滤网”,消除和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以文娱产业为例,一方面,有关部门理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粉丝应援中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给出具体的惩治依据和条例,并向受害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提供清晰、明确的维权、举报路径和必要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充分调动粉丝主动参与作为文娱产品的艺人公共形象运营活动的热情,鼓励粉丝团体和艺人主动公开应援账目、明确资金流向和具体使用情况并积极纳税、主动接受工商监管,形成良好的正面示范、引领作用。
打好网络清朗持久战,必须把握规律、完善规则。对待网络空间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应以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以“零容忍”态度加强治理。要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深化自媒体、直播带货、知识问答等领域的不文明行为治理,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
打好网络清朗持久战,必须让更多丰富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充盈网络空间。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再到今年的《觉醒年代》《长津湖》,90后、00后及其背后的新一代青年文化对于“主旋律”的热忱已经被一再验证。面向未来,让更多丰富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充盈网络空间,必将有利于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效。
来源/作者:山东省曲阜市防山镇人民政府李继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