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是我们公认的中国商界影响力TOP3之一,他开拓了电子商务的大半江山,布局了线上支付格局,并且成为改变中国当代购物、消费、支付等市场消费一系列改革手段的,先驱人物。
虽然,在退居二线之后,发言之处有些许“迷惑”,但仍旧没有办法,抹出,他在近30年来对中国商界与社会的影响力。
但是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中国商界“先驱人物”,他是中国近现代商界的“精神领袖”,对中国商界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日本的稻盛和夫,美国的富兰克林,甚至更胜一筹——张謇
可是人们为何常常将他忘记,只留下他的身影在历史书上,跟学历史的同学打交道。但是,在了解完他细致的“人生传奇”,你会对他有一个新的认识。
最近,流行歌手陈奕迅唱了一首《孤勇者》,我私心觉得很适合张张謇,歌词里这样描述:
“配吗?去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他确实算不上站在“光里”的英雄,而是沉寂了许多年,才从机遇的泥潭中拔地而起。
谁说人生就能一帆风顺,谁说英雄一定是广为人知的?
5岁通背《千字文》
张謇出生年,自幼聪敏好学,博闻强记,四岁时开始学习《千字文》,5岁就能通背《千字文》,妥妥的又一个“仲永”。
我们现代人的第一感觉是,可能不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技能吧,因为貌似古人在“过目不忘”这块尤其擅长。
诸如有——天文学家张衡、三国刘璋部下张松、《论衡》作者王充、权谋天才诸葛亮
但即便是这些众所周知“大人物”,也没听闻,哪位能够5岁通读《千字文》,因为这预示着一个打从的一种“天赋异禀”
我把《千字文》原文看在下面,各位读者可以感受一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12岁会作诗
11岁先生试出上联:“月沉水底”,他即对下联:“日悬天上”。不但对得工整,而且初露气象。12岁一天,张謇的父亲在其书房和先生闲谈,忽见一个武官骑了一匹白马从大门外走过,先生随口出了个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张謇的三哥对了句:“儿牵青牛堤上行”,而张謇对的却是:“我踏金鳌海上来”,气象之大,令人吃惊。
小小年纪对出对子,在古代其实不少,再加上张骞本身就有一些文化的基底,所以不必特别惊讶。
但特别就特别在,12岁的小朋友居然能有如此,广阔的视野和气象的挥笔:“我踏金鳌海上来”,
他的气魄,犹如这些他诗一般的联子,化作他日后人生行动,所有标向与指南。
01
不惑之年,方涉官场之路
作为一个雄心壮志、同时,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一选择,无非是“科考”,张骞更不例外。16岁,他首次参加州试,结果却排在名开外,落了榜。然后他的教书先生却对他大为指责,这让他很是失落、沮丧,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勤加读书。最终,凭努力,近不惑之年,终于高中状元,进入官场。
这就像是一个当代中学生,励志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可是就一直不放弃,一直参加高考,一直考到自己已经结婚生孩子,还是没有放弃。这种精神,放在现在很稀少,但对于“科考”时代的人来说,却是太普遍了。
否则,也不会出现,范进中举然后喜极而亡的“骇人”典故,因为,考了太多年,把这个当做一辈子的事情来做。成功那一下,因过度兴奋而离开人世。有一种无奈的辛酸,可是也有许多人没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敢。张謇却很好地践行了这种精神,并长久不衰影响后世。
02
战争爆发,走上实业救国路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上书朝廷坚决主战,无人理睬。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极其严峻的民族危机,在仕途上报效国家的愿望难以实现,张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官从商”,走上“实业报国”的道路。
张謇抱着“救亡图存”的思想从事实业活动,为发展教育、开启民智和建立强大的国防而奠定必须的物质基础。张謇筹办实业不拘泥于一厂一行、一地一城来谋划企业的发展战略,而是立足于实业,着眼于国家的大局,筹划企业的发展蓝图。
我们可以了解,张謇不仅是渴望“成功”的人,我们还看到了他的“魄力”与“觉醒”。当他12岁时,写下那句——“我踏金鳌海上来”时,我们便窥见了他精神世界的广阔与瀚航,仿佛有大海一般,胸藏海川。至此,我们得知,他果然有力展宏图之举。
03
开启民营之路,缔造企业精魂
登山方能志高远,观海犹可怀百川。
当代的民营企业家,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以敏锐的眼光和远见卓识的见解,准确了解并把握好自己企业或行业在某一区域、某一领域,乃至于国家所处的环境及地位,在地区和国家建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预见自己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謇创业之处,首先是创办了纱厂,但纱厂招股集资历经种种曲折,几次险遭夭折。但经过多方踌蹴,第一年便实现了盈利。
20世纪20年代,张謇已建成大生一、二、三、八共四个纱厂。
年上海、北京先后举办成功保人社会测评中,张謇以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社会、对员工的诚信,赢得了最高的测评票数,可见其高尚品德是有口皆碑。
张謇以博采众长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理念,认识到健全的法制对民营发展的重要的意义。他率先在大生民营企业创立并实行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年至年间,他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期间,主持制定了20余件经济法的条例、法规,奠定了我国民营经济法制化的基石。
04
民族先行者,开拓创新精神
毛泽东赞许他:民族工业的先行者。
民族工业在中国兴起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张謇率先在大生民营企业推行股份制,一方面摆脱了官府对企业的的插手干涉,解决了官商不分的问题,另一方面聚集了民间资金兴办产业,使企业与股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大生民营企业在张謇的组织领导下,基本上实行了股份制。
张謇在经营管理上颇下功夫、极为用心,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层级分明的精干的管理机构,形成各负其责、上下结合的序列管理模式。年颁布《大生纱厂章程》21章、条,对纱厂的各道工序和各岗位的人、财、物管理等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营企业中独一份。机构精干、章法严明是张謇经营企业成功的经验之一。
张謇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的创新。
05
不仅干实业,也兴办城乡、教育
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张謇萌生了创建一座近代化的模范县,再以模范县示范全国的宏伟设想。张謇规划建设的南通县,坚持以人为本,“一城三镇”,以点带面的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幅射模式,使南通跃居于近代第一个模范县,张謇无疑是第一模范城的创史人。
他以南通县为基地,大力开办教育事业。从年成立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为起点,至20世纪初,在南通开办了农科大学、医专、纺织学校等高等学校,还开办了师范、商校……等中等学校,约所小学……,形成了较完备的新式教育体系。南通的新式教育,其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处于开创先河的地位。
后,他又相继创建或资助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今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前身)等。
我们发现,张謇先生不仅对时局很敏感,知道当下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近现代中国,中国人民最缺乏的还是教育,只要当明智开启之时,才是最能使国家利于不败之时。
06
革新金融市场,创办金融实务
张謇始终将金融视为发展实业之基。如他曾筹划创办劝业与盐业银行,虽其设想未能实现,但他在大生一厂设立“储蓄账房”,收受存款,发行“钱票”“支票”等,颇具银行雏形。年其又筹建大生上海事务所,作为企业出口货物的外汇调剂中心,搭建起企业与银行业的桥梁。他在通州开办的甲种和乙种商业学校专设银行专修科,毕业生分布在江苏、上海等沿江城市的各类金融机构。
年5月他出任中国银行业商股股东联合会会长,仅四天就平息了席卷京沪等大中城市的金融危机。年其又于南通设立大同钱庄,次年又提议并成立“淮海实业银行”,自任董事,且一度获得纸币发行权。年由大生控股的南通交易所开业,成为大生企业集团化解远期棉纱棉布市场风险的实验之地。年初,交通银行在经历了两次挤兑风潮后处于崩溃边缘,值此危难之际,交行南方股东联合会推荐张謇担任会长,并于年6月任交行总理,帮助交行摆脱困境、走上坦途。
张謇一生虽未当过银行行长,但他的“银行梦”和他培养的金融人才以及他提出的金融体制系统化、银行组织股份化、金融管理法制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等金融改革思想,着实推动了清末民初国内金融业的实践与发展。
07
胡适说:我是张謇筹办的“中国公学”出来的
胡适比张謇小三十余岁,从没见过张謇,但却是张謇参与筹办的“中国公学”所培养出来的。是他撒播的诸多因缘中的又一个。胡适写道: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张謇逝于年8月,是因为发烧。发烧了他还要照常一意孤行,和工程师们一起去视察江堤。结果越烧越重,二十四天以后就去世了。临终时没有言语,没有计划,没有留下遗嘱。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张骞是“开路先锋”,中年科考中第,弃官从商创办实业,兴邦家园创办教育、金融革新,他的一生,可谓曲折多边,但波澜壮阔,他作为“民族工业先行者”,已经没有办法仅用企业家来定义他,因为他的精神内核已经超越了企业家的定义。
如今,其实我们有很多类似的企业家,如——荣毅仁、王光英、曹德旺等等,他们对中国商业的贡献巨大,并且格局观特别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我们说,他们的精神是源远流长,并且不断会影响身后万千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