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
教之本在师
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
都有这样一位“引路人”
出现在我们最懵懂之际
出现在我们最不解之际
他是教师
也是科研工作者
硕果盈枝,筑梦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
曲阜师大统计学院胡锋教授
在我们的镜头前,一身黑衣、高高瘦瘦的胡锋老师略有些腼腆。年,胡锋来到曲阜师范大学读书,硕士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23年来,他始终不渝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他淡泊名利,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和学生。“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一份份荣誉是对胡锋教书育人事业的肯定,荣誉的背后是胡锋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人生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在学生口中,胡锋老师的求学生涯是课堂上的“强心剂”:“胡老师经常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来激励我们,虽然听起来很坎坷,但是能感觉到他对这段经历乐在其中,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科。”这个在课堂上幽默风趣、认真负责的老师,也用自己的经历感染着学生。
“人生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胡锋老师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总结道。读研究生的3年里,导师有两年在国外交流,基本课程都要靠他自己自学。图书馆是胡锋最常去的场所,也是他勤奋好学的见证地。胡锋几乎每天都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品尝着各种书籍散发出来的不同韵味,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披沙拣金”,从成堆成堆的贝壳中寻找滚圆发光的“珍珠”。自此,胡锋将统计学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查阅了大量文献。读博时,“勉强被录取”后,迎接他的便是严酷的任务:“导师给我布置的任务是毕业时发表6-7篇SCI论文,如果中期考核的时候没有发表的话,他就会辞退我。”这句话让胡锋倍感压力,但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胡锋马不停蹄、有的放矢地提高完善自己。博士期间,他摒弃浮躁,潜心科研,他的科研工作模式,由原先根据导师细致的规划来完成,逐步转变为自己完成实验设计、操作、文章撰写和修改等,慢慢掌握了从提出科学问题到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毕业时便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这段求学的经历培养了胡锋紧跟科学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细致深入、精益求精的科研习惯;也进一步深化了他对科研的认识:“科研工作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我来说,几乎不分工作日、节假日、白天、黑夜,为了写文章、赶课题,熬到晚上两三点睡觉都是常事,早上四五点就跑到实验室,经常在实验室一泡就是几天。”但是,每当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时,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难以抑制。在他看来凡事只要扎扎实实地把过程做好,结果就不会太差。年6月份博士毕业至今,胡锋老师已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全部顺利结题;以第一参与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年11月成功申请到山东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到目前为止数学学科省优青项目我校共有2人获得,胡锋老师为第一位获得者);年12月首位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年11月首位获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教书不仅是传授现有的知识,
还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智识”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胡锋十分享受教学的过程。“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科研的体会、经验能被运用到教学中去,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前沿内容,学会科研方法;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也是对我讲述和分析能力极好的锻炼。”在讲授专业选修课《数理统计》时,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文献、写课程论文,并做成PPT在全班汇报。“一人研读几份文献,全班人便可共享百十份文献,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地拓展了专业领域知识。”
在他看来“大学不仅要传授现成的知识,还要重在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学者有自动求智和不断研究的能力。”“胡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总会结合最新研究内容,并着重给我们普及统计学的发展态势和美好愿景。”级本科毕业生渠子怡表示。“胡老师的课堂很丰富,能激发人的探究欲望。上了他的课,我对统计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及胡锋的课堂,硕士研究生李艳茹回忆道,“他的课堂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教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拓展了许多关于文献检索和数据检索的知识,十分有益于之后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从教23年来,胡锋老师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本科教学一线,他积极拓展自身知识,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和理念,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他指导的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这是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一次获国家级A类奖项殊荣;年指导本科生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年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此为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获得的第一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年又指导本科生获“正大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山东省三等奖。
“他是严厉的师长,
更是令人称道的谦谦君子”
“挂黑板”在胡老师的研究生心里,始终是一个紧张的代名词。在科研领域中的胡锋老师,一改往日温和幽默的面容,变成了严厉的导师。他的学生回忆起每次见面会谈,萦绕在耳边的总是那句语重心长的嘱咐:“要好好做研究。”
而在“挂黑板”罚站的背后,是胡锋老师为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而出的“下策”:“只有让他们觉得在讲台上罚站是个有点丢人的事,他才会深入的去看一些文章,去理解一篇论文。”“胡老师对工作对事情追求完美。”级研究生高苗苗介绍说。她记得第一篇论文的“诞生”,胡老师帮她改了七八遍,大到创新点的表达,小到语句、标点的调整。现在她已发表SCI论文2篇,另有2篇已投稿至SCI检索期刊,正在评审中。
中国知网收录高苗苗同学硕士论文及论文最后致谢部分
作为老师,胡锋始终聚焦于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他是学生的良师,更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向牌导引着学生的成长。他鼓励同学们开拓自己的视野、参与到实践中去。他经常邀请社会知名学者、企业家到学院开主题班会、办讲座,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与学生一对一聊天,是胡锋一直以来保持的习惯。本科毕业论文时选择胡锋老师作为导师的刘力源,在研究生再次选择的胡老师,她颇有感触:“有一次我跟他汇报同学们的情况时,我发现他居然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胡锋的课题组就像个大家庭,师生们在一起都感觉很幸福,所以要想读他研究生的人特别多。
如今,在胡锋陪伴下的级研究生中有3人论文评阅成绩为优秀,顺利通过答辩,得到了答辩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指导的届学术型研究生,有3人的学位论文已在SCI检索期刊发表。“胡老师真诚爱护每一个学生,且贵在‘真’字。他的育人理念对于培养高端统计人才很适用。”学生付潇婷认为。
不忘初心育人才,六十五载再出发
尽心尽力、认真、可爱……这些都是我们采访时听到的形容胡锋老师最多的词语。时间匆匆而过,他花费心血培养的一棵棵树苗早已长成蔚然大树,成林成景。回顾来时的路,不论走了多远,胡锋都不会忘记出发时的初心。未来,他还会在这个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以及教师行业中继续发光、发热,帮助更多学生成长成才。现在,在曲园建校六十五周年到来之际,他对曲园说出了自己的祝福。
00:55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