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各地统筹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模式,为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新年伊始,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名单,曲阜师范大学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单位,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上榜。
作为孔子家乡的师范学府,曲阜师范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师德教育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师德教育研究和平台优势,特别是学校率先倡议并启动建设全国首座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教育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此次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标志着曲阜师大以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的特色实践,书写了师德师风建设时代答卷。根据建设方案,曲阜师范大学将着力发挥孔子家乡师范大学独特优势,以中国教师博物馆为特色平台,以打造教育文物收藏、教育遗产研究、师德教育涵养、教师文化交流、公众文化服务“五个中心”为总体要求,致力于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师德师风理论研究成果,探索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经验模式,开发具有实效性的师德教育资源,加强师德师风情况监测和分析评估,为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科学性贡献“曲师担当”。
中国教师博物馆馆内展陈设计
使命引领,绘就师德教育生动蓝图
扎根孔子故里办学兴教六十五载,“师范”二字始终砥砺着曲阜师范大学的如磐初心,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学校的不渝使命。步入新时代,曲阜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自觉肩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担当;同时对标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切实彰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的新作为。
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曲阜师范大学自觉肩负“为国弘文”使命、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将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命题相结合,中国教师博物馆的蓝图即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依托孔子家乡师范大学打造全国首座教师博物馆,为民族留存文化记忆,为教育珍藏历史遗产,为教师建好精神家园。”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率先发出倡议,获得与会人士一致认可———“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这一倡议站位高、立意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的文化创举,将成为彰显山东文化担当、文化特色、文化优势的标志项目”。
年4月,中国教师博物馆专家论证会在曲阜师大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时任)主持,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时任),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时任)、副司长黄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相关高校的专家代表,共同为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大计建言献智。大家一致认为,“由‘教师鼻祖’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象征意义和昭示作用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将成为载入教育史、文化史的填补空白之作”。与会领导专家还从博物馆建设的功能定位、布局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教育部对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高度重视,把其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要求将其“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师德师风教育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专门赴曲阜师范大学视察指导博物馆建设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中国教师博物馆寄予厚望,省委书记刘家义把曲阜师范大学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善谋”典型给予表扬;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在第35个教师节前夕专程到中国教师博物馆展馆调研指导。此外,山东省教育厅将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的重大事项,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多次调研指导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工作。
众智激活思路,厚望激励担当。为把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建设蓝图绘精绘细,曲阜师范大学明确了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五大中心”的具体目标:
教育文物收藏中心———收藏展示象征教育和教师发展历史、反映教育和教师活动的文献、证照、教材、教具、建筑遗迹,古今中外教育人士的手稿、著作及工作生活用品等各类实物。
教育遗产研究中心———研究象征教育和教师发展历史、反映教育和教师活动的文献、证照、教材、教具、建筑遗迹,古今中外教育人士的手稿、著作及工作生活用品等物质遗产,以及教育和教师政策、思想、制度等非物质遗产。
师德教育涵养中心———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及青少年学生,构建“拜先师孔子以就道”“观教师风物以悟道”“学教师典范以弘道”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模式,彰显博物馆“教育”核心功能,助力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养。
教师文化交流中心———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展览、论坛、联盟等多种途径,打造教师文化交流的人文高地和国际窗口,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公众文化服务中心———面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传统文化、凸显教师文化、融合城市文化,帮助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尊师重教文化传统,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自举办首批文物展以来,中国教师博物馆至今共计接待各类教师、青少年学生等6万人次进行师德教育和教师文化体验。
传史勒功,赓续尊师重教光荣传统
“愿中国教师博物馆成为全国教师之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得知曲阜师范大学的文化创举之后,欣然受聘中国教师博物馆荣誉馆长并为之题词。“曲阜师范大学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对于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具有昭示性意义。”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在参观中国教师博物馆时高度评价了博物馆意义深远的宗旨定位。
“为教师传史、立言、勒功”———中国教师博物馆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也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方位。
观物以知史,透物而见人。根据教育部指示要求,曲阜师范大学在规划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建设时明确了要将“物”与“人”两大主线结合起来,做到“以人带物”“以物辅人”,依托各种教育文物藏品,展示教师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历史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讲好“教师故事”。
为此,曲阜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建馆”,在教育部、山东省等各级政府和部门支持下,全力推动文物、史料、档案等募集和挖掘整理工作。一方面,通过教育部、山东省相关部门发动全社会力量予以支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开展文物资料征集工作,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纷纷给予大力支持,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山东省教育和文博系统发出通知支持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有关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吉林、山东等地数十家博物馆、纪念馆的支持。
据悉,中国教师博物馆目前已募集各类文物藏品余件。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展厅,《孔子圣迹图》及不同版本《论语》等珍贵文物,辉映着“至圣先师”孔子的仁师风采与教育思想;明代善本《周髀算经》、清代戒尺等不同时期的教材教具等一系列文物与史料,勾勒着教育发展的源远流长、变迁演进;鲁迅先生的任教聘书、陶行知先生的信札、叶圣陶先生的墨迹等一份份实物与图文,彰显着名师大家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年第35个教师节前夕,中国教师博物馆成功举办首届“中外教师杏坛会讲”
见贤可思齐,涵养师德师风必须发挥好榜样力量。中国教师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注重贯彻以“人”弘“道”的理念,兼顾“厚古”与“重今”,既缅怀圣哲先师在教育上的丰功伟绩,又凸显做出卓越贡献的当代教育工作者。从“一名师一展堂,一展堂一精神”、立体呈现古今中外名师风范的“名师堂”,到聚焦朴素面孔与身边感动、讴歌新时代“大国良师”的“群像馆”,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出主题鲜明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课堂”,让参观者领会感受到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历史厚度、人文深度与时代温度,更让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教师见贤明道,滋养立德树人初心、坚定弘文励教使命。自举办首批文物展以来,中国教师博物馆一直对外免费开放,共计接待各类教师、青少年学生等6万人次进行师德教育和教师文化体验。
观物、明史、见贤、立德,中国教师博物馆在展陈规划方面已经形成了“教师鼻祖”“教师风物”“教师典范”三大基本陈列,以及“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中国各地教师风采”“中国教师走向海外”三大专题陈列,逐步构建了“拜先师孔子以就道”“观教师风物以悟道”“学教师典范以弘道”为特色的师德教育模式。年11月,首家“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在中国教师博物馆揭牌成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与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共同为基地揭牌。
“中国教师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发挥好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张洪海表示,学校将努力把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成为孔子故里文化新地标、彰显山东文化担当新名片。
守正创新,探索弘扬师道特色实践
“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痛点和难点是什么?”“中、美两国在教师教育方面最值得彼此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工业时代的教育理论在信息时代会有怎样的走向与发展?”……年第35个教师节前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爱丁堡大学、日本岩手大学、乌克兰教育科学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美国杜威研究协会、乌克兰帕甫雷什中学等国内外教育与科研机构的知名教育专家、学界同仁,应中国教师博物馆之邀,出席首届“中外教师杏坛会讲”,在孔子故里碰撞中外智慧、纵论教师之道。
这是中国教师博物馆的一次创新探索,旨在围绕中外教育思想及教师工作的实践,着眼当下教师工作的理论热点和实际问题,运用“会讲”这一中国古代的学术研讨传统,以“理论研讨+实践案例”的形式,研讨教师教育振兴、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书育人的新时代课题。这一活动计划固定在每年教师节前夕举办,凸显“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的主旨,力争打造成为推动教育思想和实践创新、促进中外教师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守正”———挖掘历史资源、弘扬光荣传统,也要“开新”———聚焦时代命题、探索特色实践。
除了打造“中外教师杏坛会讲”,曲阜师范大学还计划依托中国教师博物馆,结合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学者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发挥好智库作用。根据师德师风基地建设方案,曲阜师范大学将依托学校教育学、统计学等博士一级学科,以及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技术平台,研究构建师德师风监测与评估的科学理论模型,开发集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呈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同时基于问题导向,开展师德师风基本理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推出有现实针对性、有政策咨询价值的研究报告,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相关单位提供咨询建议和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建言献策、当好智囊。
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原创话剧《夫子》是国内首部呈现孔子教育事迹的话剧。年1月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活动计划”
此外,曲阜师范大学在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的过程中还积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载体,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借力学校在孔子与儒学研究领域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开发系列师德涵养体验课程,现已推出青少年文化教育公益项目“杏坛学堂”,启动了“师德公开课”和“教师大讲堂”,打造了“师德讲坛”、“曲园雅师”职业礼仪风采大赛、原创话剧《夫子》等精品文化项目。其中,《夫子》是国内首部呈现孔子教育事迹的话剧,以“教师”为孔子形象核心定位,再现孔子与弟子们的教学场景,重点表现其教育理念和师德风范,融合了话剧、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该剧现已公开演出3场,总观剧人数超过人次。年1月,《夫子》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倡议提出到蓝图敲定、从启动筹建到声誉远播,打造中国教师博物馆这一全国首座也是目前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曲阜师范大学以善谋赢得开局、以善作引领实干、以善成镌刻担当。律回春暖之际,传来曲阜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消息,既标志着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建设在加速奔跑中又一次“撞线”成功,也为曲阜师范大学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中跑好新赛程、做出新贡献蓄势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