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傍晚,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村民张奉军家里热闹了起来。小院里,一张小桌、五六张马扎、一壶好茶,吹着晚风,一场“村史故事会”就在这里展开。
“《史记·孔子世家》上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古昌平乡其实就是现在的鲁源新村。生活在这片圣人之地,咱们更应该学习践行好‘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孔氏家风,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是吗?”张奉军讲得生动有趣,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鲁源新村分为鲁源东村、鲁源西村两个行政村,52岁的张奉军是鲁源东村的“老村支书”。由于对村史熟悉,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年4月,张奉军家被选为村里的“理论宣讲家庭站”。
张奉军。
从古到今、从旧到新,张奉军将宣讲素材融入到一个个故事中。村民在了解村史之余,还能够对总书记讲话、国家政策等有所把握。小院里的马扎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人。
近年来,文明实践工作推向纵深,村居活动逐渐常态化。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仍有实践站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情况。另外,一些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鲜有志愿者团队到访,导致部分文明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曲阜市以鲁源新村为试点,从发掘本村优质人才资源入手,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家庭站”。聚焦老党员、道德模范、乡村能手等群体,创新打造理论宣讲站、先进典型站、健康普及站、便民服务站、家庭教育站、家风宣讲站、文化文艺站、“和为贵”调解站8个站点,站点就设在村民家中,方便周边村民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隔三岔五就有活动,但难免有村民因为兴趣不对路而觉得收获不大。”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表示,“家庭站”指向性明显、针对性强,能让村民“按需选择”,老百姓的反馈普遍比较好。“家庭站”虽小,却能够通过每天、每周的活动凝聚群众。不仅聚集了人气、凝聚了人心,更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
除了张奉军,鲁源新村还有水电服务送上门、稀缺工具随手借的“村电护卫”刘伯平;还有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教授太极拳的村医刘成伟;还有调节邻里矛盾纠纷的刘德清……
“村里的文明实践站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要面子的村民不愿意在实践站的调解室‘抛头露面’,而到家里坐坐、单独聊聊,他们则更能接受一些。”刘德清是“和为贵”调解站的“站长”,他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家”,方便了群众,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刘德清。
眼下,鲁源新村的“家庭站”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也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下一步,曲阜市还将建设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孙甲通讯员曹天一李骁孔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