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工作室
德州名师领航工作室是经各县区推荐,德州市教体局综合评议、批准成立的,于秋婷工作室是其中之一。名师工作室以“紧扣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方向,以三年为研究周期,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1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介绍
工作室主持人于秋婷老师,年3月出生,中共*员,高级教师,德城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员。
从教23年来,她始终没有停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爱和研究,不管是在农村任教,还是调入城区小学;不管是在教学一线,还是做学科教研,她始终忠诚无私地守护自己的“语文梦想”,在她喜欢的小学语文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她多次应邀为山东省临沂市、潍坊市,内蒙通辽市,浙江台州市等多地语文教师执教观摩课,并做经验介绍。她先后获得“德州市优秀教师”“德州市教学能手”“德州市第一届名师”等荣誉称号,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年,入选德州市C类高层次人才。
她热爱语文教学,也热爱阅读和写作,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并及时记录读书和语文教学所得,有十余篇文章在《山东教育》《河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专业期刊发表。个人教育思想《童心语文》入选专著《教语文——12位小学语文名师的成长经历》。2
工作室成员介绍
石秀红
年6月出生,一级教师。年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年执教的《丑小鸭》一课,在德州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所撰写的《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一文,在德州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教学中,石老师能够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课余时间爱好阅读专业书籍,能够比较全面的把握小学语文的整体课程架构,从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到中高年级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断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中。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起阅读期待,感悟书中的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还很长,在于老师的名师领航工作室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苗文静
年1月出生,一级教师,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坚持以“孩子们有了优异成绩后还能保持一张最淳朴的笑脸”为教学原则,始终耕耘于教学一线,工作期间先后获得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德州市教学先进个人以及德州经济开发区优秀班主任,德州经济开发区第一届名师等荣誉。
从教12年来,她痴情于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她运用绘本阅读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用阅读点燃学生的生命之光,用故事串写学生的成长足迹,使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爱上语文。她期待在于秋婷名师领航工作室的引领下能在“蓦然回首间”,发现语文教学的真谛!
王盼盼
年8月出生,中共*员,一级教师,德州学院附属小学教科研主任。
从教14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一直认为,老师的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但却充实、幸福。“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孩子”是她的人生信条。她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荣获德城区教学能手,德城区三八红旗手,获得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优课,德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德州市思维导图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她喜欢阅读,带领的班级孩子也十分热爱阅读,从《小古文篇》到《儿童中华铭》不断为孩子们渗透经典,提高文化素养,自部编版教材全面铺开以来,尤其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体系的形成,结合工作室对“整本书阅读案例设计”的研究,她开始逐步探索“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的功用性,探索发挥、实现推荐书目在单元中的导读功能。设计导读单,确定阅读路径,真正实现与教材的有机结合,让整本书的导读不再是“百花灿烂”,就是要解决什么阶段读什么书受到什么训练掌握什么要素的问题。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与教材融为一体。让语文体系更完整,真正体现其价值。姜文君
年1月出生,一级教师。任教于新湖南路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兼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
教学能力突出,多次获得市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参加山东省语文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年获得德州市教学能手称号,所带毕业班成绩优秀,年获得德城区小学教学成果奖;她善于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专业期刊发表,参与研究的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她自修心理研究,两次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中提供观摩课;从教13年,她勤恳敬业,乐于钻研,善于学习。年被评为德州市优秀班主任。
锤炼师德,她获得德城区教育系统女教职工师德先进个人,先后两次获得德城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魏文杰
年2月出生,中共*员,二级教师。年参加工作,任教于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曾获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信息化教学一等奖、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区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等,还曾多次获区级“优秀指导教师”、校级“四有”教师、“感动校园”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与语文的相识,她发现语文必须基于“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立德树人、文学与知识的教学等都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我们常说的“揣摩”“感悟”“涵咏”“体味”,只有用“儿童化”的语言才能架起这座桥梁。肖培东老师曾深情地说:“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朴素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是的,该是什么决定你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的眼睛,是文章的思想,是文字的魅力,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精神诉求,是我们的语文梦想。”魏老师说。
没有谁从一开始就是优秀的。爱语文,就要丰富、发展、超越自己!
张野
年8月出生,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5年。现就职于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任武城县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曾荣获“德州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德州市习作录像课二等奖,并主持市级课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教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和历练中成长,在摸索和前进中总结经验。对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她一直在努力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一想到孩提时的我,我对学生就会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对于教学的理解,特别是在课堂上,张老师喜欢和孩子们平等的对话,并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气氛,但也要保持“严格、顶真、耐心”严谨的教学态度。
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那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把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
刘玲
年12月出生,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二级教师。自年就职于德城区第三实验小学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工作。曾荣获德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等奖,德城区道德与法治讲课比赛二等奖。
刘老师追求平常、简单、扎实的语文课堂。她认为,首先要用平常的教学心态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习得”中“得法”,在“得法”中“提能”。其次要以简单的教学形态驾驭课堂,整体把握,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除此之外,还应用扎实的教学常态来对待语文教学,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要根据教材与学段的特点,带领学生从词、句、段、篇不同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