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改名热潮背景下中国高校命名特征及建议
TUhjnbcbe - 2021/8/22 19:46:00

作者

尚志海、李艺

最近,0多所高校改名事件再次引发热议。上一次大众对高校改名的热议可以追溯到“泸州医学院更名争议事件”,年4月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的反对,促使四川大学向教育部提出行*复议申请。年1月4日,教育部发函同意将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年1月,第三医院王正国、孔祥复院士上书教育部反对泸医更名“西南医科大学”。尽管如此,泸州医学院依然成功改名,其更名事件将中国高校更名的乱象凸显了出来。

高校校名是地名的一种,属于文教设施地名,是具有指位性和社会性的个体地域实体的指称。高校校名是用以区分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最直接的途径,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精神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高校通过更名提升了社会形象,彰显了办学实力,改善了招生情况。但无序的高校更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急躁和追逐业绩的内在冲动,必将危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官方数据,截至年5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进行了更名。本文统计发现,年3月至年5月止,全国共有47所高校进行了更名、升级更名、转设、去筹新建,占总数的18.5%。本文以年3月至年5月间升级更名、更名、转设(以下统称更名,共所)的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今中国高校更名特征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命名标准化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校命名特点

中国的普通高校命名有着与其他国家相似的结构,但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性、独特地域性的特点。根据地名学的分类方法,将中国高校的校名组成词汇分为以下类型:性质名、地域名、学科名、文化名、人物名等。

在高校校名的组成词汇中,性质名是每个高校校名的必要组成词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性质名可分为“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截止至年5月为止,全国普通高校中共有所本科大学,另外还有15所专科“大学”,如牡丹江大学等;全国共有本科“学院”87所,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所,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所。另外,地域名是高校校名中普遍使用的词汇,全国高校校名中含有地域名的院校占总数的98.67%,仅有37所学校校名中无任何地域名,如暨南大学等。

除了性质名和地域名外,学科名也是普通高校校名的常用词汇。普通高校按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院校,很多院校都含有与学科范围一致的学科名。其中理工类院校含有“科技”二字的就有个,加上含有“工程、理工、工业、信息、交通、建筑”的理工类院校共有个;含有“师范”二字的院校有18个;含有“医学、医药、医科、卫生”的院校有个;含有“财经、工商、商业、经济”的院校有11个(见表1),含有“常用学科名”的院校就占了全国所有院校的55.03%。

表1普通高校校名中含有“常用学科名”的情况统计

学科范围

学科名

数量

学科范围

学科名

数量

学科范围

学科名

数量

理工类

科技

农林类

农业

50

财经类

财经、财贸

58

工程

林业

14

工商、商业

44

理工

95

*法类

*法

13

经济

3

工业

89

司法

1

民族类

民族

36

信息

6

医药类

医学

69

语言类

外语、外国语、语言

35

交通

53

医药

48

艺术类

艺术、美术、音乐

73

建筑

1

医科

3

电影、戏曲、戏剧

11

师范类

师范

18

卫生

19

体育类

体育

3

参考前人的研究,可以将中国高校命名归纳为以下几类:(1)地域名+学科名+性质名,这一类分布最广,如北京交通大学、闽南理工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域名+性质名,共有41所,如北京大学、保定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3)学科名+性质名,共有7所,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4)文化名+性质名,共有7所,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等;(5)人物名+学科名+性质名,仅有3所,包括鲁迅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6)人物名+性质名,仅有中山大学1所;(7)其他类型,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大学、仰恩大学、集美大学、私立华联学院等,还有7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和74所独立学院。

二、高校更名特征分析

(一)“去市名化”特征明显

高校校名“去市名化”是地域名更换的一种情况,地域名更换是指将校名中的空间专有名词,更换成另一区域的空间专有名词。目前地域名更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校名中的城市名称更换为省份名称,另一种将校名中城市名称或省份名称更换为某地理区域名称,其中以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见表)。在本文统计期间,共有70所高校校名中有地域名更换,占全部高校更名总数的18.4%;这其中又有55所高校校名的城市名被更换为所在省份名,“去市名化”成为高校更名的一大特征。

更换地域名的高校分布在全国0个省、自治区,其主要分布在四川(9个)、广东(7个)、湖北(7个)、湖南(6个)、河北(6个),这5省更换地域名的高校就占了全部的50%;另外,湖北、江苏、辽宁、江西、吉林、河南、浙江、甘肃、*9个地区的高校,地域名更换后全部是由省份名作为校名词汇之一,最为突出的是湖北省4所地方院校年都冠以湖北命名。山东省的3所高校更愿意冠以“齐鲁”命名,而不是山东;福建省的所高校更愿意冠以“闽南”命名;四川、云南、贵州、山西、湖南的部分高校更愿意以简称,即“川、滇、黔、晋、湘”冠名;另外,泸州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和湛江师范学院,打破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校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的惯例,分别成功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岭南师范学院。

表高校校名中地域名更换情况统计

序号

所在地区

高校更名情况

(括号中为更名前的校名)

1

四川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师范学校)、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校(自贡市卫生学校)、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绵阳交通学校)、四川民族学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油师范学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隆昌幼儿师范学校)、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市工贸学校)

广东

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理工学院(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3

湖北

湖北工程学院(孝感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襄樊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石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郧阳医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4

湖南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医药学院(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郴州师范学校)、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桃源师范学校)、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5

河北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燕京理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河北科技学院(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

6

江苏

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卫生分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市职工大学)

7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鸡西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8

辽宁

辽宁财贸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何氏医学院(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

9

山东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齐鲁理工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10

江西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11

贵州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学院)、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定师范学校)

1

山西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太古师范学校太行师范学校)、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13

福建

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闽南理工学院(泉州光电信息职业学院)

14

广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南宁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5

云南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昆明扬帆职业技术学院)

16

吉林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市孙进中等职业学校)

17

河南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18

浙江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

19

甘肃

甘肃医学院(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0

*

*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

(二)“升级更名”最为频繁

在高校更名过程中,升级更名共有09个,占了全部更名高校的54.01%。目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可分为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大学和学院的主要区别在于:称为大学的,要求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所谓高校升级更名,主要是指校名中性质名的更换,包括从中等专业学校升级为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从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升级为学院、从学院升级为大学,高校校名也相应地更换,升级更名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高校升级过程中,校名和性质名同步更换。主要包括:(1)从中等专业学校升级为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校名多数是直接将“学校”替换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以卫生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为主,如惠州卫生学校更名为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更名为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此类院校共有39所;()从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升级为本科学院,校名多数是直接将“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替换为“学院”,如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广州航海学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景德镇学院,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安徽外国语学院,此类院校共有所;(3)从学院升级为大学,此类院校共有5所,包括理工类、医药类、财经类、师范类、民族类、语言类、综合类(见表3),其中以理工类和医药类为主,两者共占“学院升级为大学”院校总数的66.04%。

表3本科高校校名中性质名由“学院升级为大学”的情况

序号

学科类型

高校更名情况(括号中为更名前的校名)

1

理工类

(1所)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医药类

(14所)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

3

财经类

(7所)

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河南财经*法大学(河南财经学院)

4

师范类

(5所)

喀什大学(喀什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临沂大学(临沂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5

民族类

(4所)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6

语言类

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7

综合类

大理大学(大理学院)

第二种情况是由专科升级为本科,但是学校名称是由“大学”更换为“学院”,如太原大学更名为太原学院,鸡西大学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甘肃联合大学更名为兰州文理学院,邕江大学更名为南宁学院,河套大学更名为河套学院等。

第三种情况是由教育学院改制升级更名,此类情况共有13所院校。从更名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教育学院改为第二师范学院,如江苏教育学院改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二是由教育学院改为学校所在地的师范学院,如四川教育学院改为成都师范学院;三是由教育学院改为学校所在地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教育学院改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各地更名情况迥异

近8年来,全国34个省级行*单位,除台湾、香港、澳门数据缺失外,其余31个省级行*单位都有高校更名,但是各地差异很大(见表4)。其中湖北省有7所高校更名,数量最多,约占湖北省全部高校的%;更名数量在0个以上的还有辽宁省、四川省、河南省、江苏省;而西藏、青海各只有1所高校更名。

如果将中国细分为七大区域,分别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和山东;华中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西北地区: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青藏地区:青海、西藏。华中地区高校更名数量最多,然后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而各区域高校更名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中东部高校更名的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由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向其他三个方向递减,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更名数量普遍偏少。而各个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尤其是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省际差异非常大,湖北省和上海市相差个,河南省和天津市相差0个。

表4全国各地普通高校更名数量情况统计

排序

所在地

数量

排序

所在地

数量

排序

所在地

数量

1

湖北

7

11

福建

17

1

重庆

8

辽宁

3

1

湖南

15

北京

7

3

四川

1

云南

15

浙江

7

3

河南

14

贵州

14

甘肃

7

5

江苏

1

15

广西

13

5

上海

5

6

黑龙江

0

16

山西

11

5

宁夏

5

6

山东

0

16

内蒙古

11

5

*

5

8

河北

19

18

吉林

10

8

天津

8

江西

19

18

安徽

10

8

海南

10

广东

18

18

陕西

10

30

青海

1

30

西藏

1

三、高校更名乱象及命名建议

(一)高校更名乱象分析

1.混淆视听。高校更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越来越多高校将校名中地域名向更大区域更改,校名也越来越相似,指位性降低了不少,比如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还有很多高校校名仅一字之差(见表5)。这些相似的校名导致公众对其识别度下降,其原因是对省级单位地域名的滥用。另外,高校更名的普遍趋势是追求时髦,校名雷同,这主要是对“理工、工业、工程、经贸”等学科名的追捧,这些校名不仅家长学生分不清,恐怕连高校管理者也分不清。

表5校名仅差一字的高校汇总

序号

所在地

高校校名

1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3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4

辽宁

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5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

6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

7

山东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8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9

安徽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10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

11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3

江西

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

14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5

湖南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16

广东

广东药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17

福建

厦门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

18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

19

重庆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0

四川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1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浪费资源。高校频繁更名,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既要跑公关,也要更改校牌、公章、标牌等,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浪费,也为觊觎教育经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能够节省下来或是改造校园环境,或是投资于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上,岂非更有意义?

3.助长歪风。目前高校校名变得高大上了。为何?因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造成的。校名“贪大”和专业“求洋”,是一种短线的追名逐利,一种浮夸的弄虚作假,一种教育大跃进。大学校园中充满着浮躁之气,学校不安心提高办学质量,只做表面功夫。一个只有高大上校名的大学,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优秀的学生、独特的精神、厚重的文化,即使校名再高大上,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

(二)普通高校命名建议

现在高校命名的法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及《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年实施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表明: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普通高等学校实行一校一名制;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人以上。

现有的高校设置标准有待商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就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高校尤其是大学的设置不应只看重数量,不重质量;“小而精”比“大而全”的高校更能办出特色,按照现行标准,目前美国排名前列的普林斯顿大学也不能称为大学,因为其年在校学生人数只有人。另外,现有规定指出: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高校更名的乱象就在于地方院校倾向于以省份名命名,造成了极大混乱。

高校校名属于地名的一种,因此可按照标准化地名来命名,《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建议高校命名使用标准化地名,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校名由专名和通名组成。

()通名分为两类,普通本科学校称为大学;专科学校称为学院或职业学院。如此分类可以充分发挥各本科院校的办学优势[10],不再为“大学”和“学院”的一字之差耗费精力,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理念一致。另外,目前“大学”的使用也有些混乱,一些专科院校也在校名中使用了“大学”二字,比如牡丹江大学、中州大学、开封大学、焦作大学和10所职业大学。

(3)专名由地域名、文化名、人物名、学科名等组成,其中地域名建议冠以地级市及其以下的*区名命名,以利于高校校名区分,另外可以提倡高校使用文化名。美国大学校名中几乎不存在相似之处,大部分是以所在城市命名。例如普林斯顿大学所在的普林斯顿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但这不影响普利斯顿大学称为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由专名和通名组成的标准化校名,更具指位性,例如湖北工程学院可以称为*石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可以称为孝感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可以称为襄阳大学,以城市命名更具有文化性。今后高校升级更名建议只改通名,不改专名;如一所院校由专科升级为本科,则由“某某学院”改为“某某大学”即可。

(4)目前高校更名最频繁的群体是地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因此为了保证高校校名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建议11院校保留现有名称;地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应该按照标准化名称来命名,并且应该由全校师生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之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即可,这样使高校更名不再成为高校校长的工作业绩,可以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5)注重高校文化的传承性。高校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独有的历史性及文化特色,更名会不同程度上改变了高校业已形成的品牌及文化影响,如湖北省的孝感学院、襄樊学院、咸宁学院分别更名成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在高校的地域传承性上无法得到延续。所以在更名时,应该注重高校自身的传承性,将独有的地域文化等具有传承性的名称体现在校名中,使其文化内涵得以延续。

近年来,中国高校更名乱象层出不穷。以年3月至年5月间所更名的普通高校为例,发现性质名、地域名、学科名是普通高校校名的常用词汇。在高校更名中,性质名和地域名更换最为频繁;地域名的更换以去城市名最为突出,主要是改为省级名。全国31个省级行*单位都有高校更名,其中湖北、辽宁、四川、河南、江苏、黑龙江、山东等省更名数量都在0个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命名的建议,建议高校校名由专名和通名组成,更名中以更改通名为主,并保持校名的相对稳定。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更名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更换校名时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智看待区域效应和专业基础;应当考虑高校名称的识别度、传承性和文化特色等,而不只是注重地域名和性质名上的更换。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引导,并逐步规范高校校名的命名标准化工作,从而使高校更名引起的争议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近期爆文

山东高校恩怨录

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

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区别?

你们学校成立这个新部门没?

推荐给大学生阅读的本好书

是谁让学校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

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是不合格的

上海大学81名学生集体退学,大学门并没关上

山东大学为什么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遭遇滑铁卢?

屹立年的中华文明,脉络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网上学堂

?只要天就能成为职场英语王?阅人无数的顶尖猎头公司CEO说,这事儿可以有!(火热销中火)

?从职场新人到企业高管,她是怎么做到的???(火热销中火)

?PPT做不好,是会丢工作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名热潮背景下中国高校命名特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