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中国金字塔曲阜少昊陵
TUhjnbcbe - 2023/7/27 22:00:00

中国金字塔——曲阜少昊陵

少昊陵古称云阳山,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旧县村东北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据记载,*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座北向南,古柏参天。少昊为史前传说中的五帝之首,在位八十四载,寿百岁而终。少昊陵即少昊的墓葬处。古代帝王的坟墓谓之陵,因少昊为五帝之一,故名少昊陵。

少昊陵现占地平方米。内存古建筑17间,碑22通,古树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门、享殿和陵墓。陵墓顶供奉石刻少昊像。陵园内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石刻多座。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

民国时期少昊陵寿丘南侧少昊陵寿丘顶部

哪谁把寿丘安在了曲阜呢?

寿丘,传说为中华民族始祖*帝的诞生地。北宋溯源追始,建景灵宫,奉祀*帝及皇室祖先,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楹,并在宫前立巨碑2通。元末明初皆毁。三千年后的宋真宗(-年间)需要祭祀*帝,认为“*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北”的记载是曲阜。又因为曲阜多圣贤,就把曲阜改为仙源县,并建有景灵宫纪念*帝,在当时就算把文化中心定在了曲阜。南宋罗泌著的《路史》又附和:“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至此,寿丘在曲阜之说“成立”。

*帝生于寿丘”新郑版当今宣传也很火热,那是*帝部落迁徙过去后的怀旧情结所致。设立供后人纪念缅怀*帝的景观无可厚非,但新郑不是*帝的出生地寿丘,确切说,新郑是*帝的第二故乡。中国人怀旧情结浓厚,因此,到处都有移接的人文景观,就像阳谷县城内谷山和会盟台一样(谷山、会盟台在古阳谷地,平阴县东阿镇谷城和东平县王古店)。

另外试想一下,宋真宗做朝廷在开封,离新郑只有一百多里路,如果当时“*帝生于寿丘”于新郑说能得到公认的话,真宗皇帝又何必六、七百里迢迢东寻呢?寿丘在鲁地确凿,但鲁不是指曲阜,是鲁庄公的佐治之所郿城。当然,也不排除庄公等鲁国人把寿丘定在曲阜纪念,当时桃丘属卫国,是齐、卫、鲁的交汇点。由于河徙之故,桃丘有可能也归属过鲁国。反反复复,桃丘成了各诸侯国的争夺地。鲁国人失桃丘而定寿丘于曲阜,正符合古代儒学雅仕的怀旧情结。

另举两例:1、寿张志载古八景之一:“子房(张良)三冢在寿张城西”。都知道张良墓在微山县湖中,离今寿张有四百里路,真不知何时的“寿张城西”呀。2、寿张的凤鸣台也有可能是古桃丘、寿聚城址的文化徙迁,因为寿张、竹口、寿张集等古寿张地都有凤凰台。台前县才成立四十几年,台前人已急匆匆把凤鸣台南移四里至金堤河南岸,成了台前县一景。其实大可不必,这“台前”县名正源于此“凤鸣台前(南)”。

综上所述,各地附会的人文景观历史悠长,代代相传。形成原因,一是民族迁徙附带;二是治所迁移嫁接;三是僻乡文化移进城(桥北张村张公艺家族有张家庙,唐代旧寿张城东街建有张家庙,后与故城同废;明代又于今寿张城东街建张家庙,废于“文革”时期)。凡此种种,均是民族情感的怀旧情结所致。但移接旧址的古人们都有一个自私的心态,就是采用各种手段迷乱真相,把移接景粉饰“成真”。

少昊陵是*陵、炎陵之外,炎*文化最伟大的象征。加以它与*帝的生地同在寿丘,就更具有了华夏文明象征的意义,后世慎终追远,敬礼供奉,理所当然。但是,宋朝皇帝当作自己一家的祖坟修太昊陵,与广大炎*子孙并无多少关系。例如用一万块石砌陵,大约就是为了皇帝万岁。这就很可笑。晋孝武帝尚且能说: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耶!,宋徽宗就显得不够明白,或者不够豁达。不过许多情况下,正是权势者的愚妄驱使民姓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今天的古迹名胜。埃及的金字塔如此,中国的万石山少昊陵也是如此。所以,虽然万石山的规模气魄远不如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但就形貌性状而言,称作中国的金字塔,确实是形神兼备的一个形容。

宋以后,少昊陵又经多次维修。乾隆十三年(),皇帝谒陵,有旨令曲阜知县于陵园内种柏树棵,桧树4棵。新中国成立后,又三次重修。现在的陵园占地亩,座北向南,沿南面神道而入,依次为石坊、陵门、享殿及东西配房,三进而后即中国的金字塔,像一尊上古的宝鼎,倒扣在地上,饱经烈日风霜的面貌透露着神秘的气氛。周围古柏参天,荒草没膝。如或落日衔山,夕阳返照,金字塔又给人以荒草铜驼般的苍凉。晴好的日子,更便于以沉静的心境欣赏这座几乎是一览无余的建筑。它的造型似苟简而实工巧,有一种整一写实的韵致。质地坚硬而细美的石料,砌治精整,四面棱角如舒缓下行的流线,拂动着宋代艺术优雅纤细的风格。

少昊陵寿丘东北侧少昊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金字塔曲阜少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