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国内顶级语言文字规范类月刊,每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年度流行语》都会被各大媒体转发,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白璧尚有微瑕,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老小孩在认真研读年《咬文嚼字》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不揣陋见,特就教于方家。
第1期
1.《“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建美好家园!”》
标题标点不当。标题加了引号,意味着是直接引用人物的原话。可正文提到屠呦呦的原话是:“让我们携手奋进,早日战胜疫情,共建美好家园!”可知,标题是有所省略的原话。而直接引用有所省略的原话,省略部分应用省略号标示出来。考虑到标题的简洁性,可删去引号,间接引用原话即可。
2.《“陪嗣”?“陪祀”!》
①鲁哀公时在曲阜的孔子故居建了第一座孔子庙,祭祀孔子。
开头的“鲁哀公时”是时间状语,宜用逗号与后面的部分隔开。
②随着儒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些孔子弟子或历代名儒和孔子放在一起合祭。
这句应是被动句,“和孔子”前应加上“被”字。
3.《“营救”误为“迎救”》
年第25期《南方文摘》第9版刊载了《贺龙两救警卫员》一文,其中讲了贺龙的部队在除夕夜遇袭时他指挥撤退的经过。
指代不明。“贺龙的部队在除夕夜遇袭时他指挥撤退的经过”中的“他”指代不够明确,不如改为“贺龙在部队除夕夜遇袭时指挥撤退的经过。”
4.《任由“冒泡”,不如趁早“爆泡》
在疫情严重时期,各国旅游业和航空业均受重创,几近瘫痪;年10月21日,国泰航空公司宣布关闭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港龙航空。
标点不当。前后两句是两个独立的句子,是观点和例子的关系,并非并列关系,中间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5.《“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如今耳熟能详,是常用成语……
搭配不当。“耳熟能详”的主语应当是人,它前面应补“人们”。
第2期
1.《“海蜓”是什么》
鳀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有较强的趋光性。
编校失误。“体延长”语意不通。而且成年鳀鱼体长10厘米上下,长度并不突出,“延长”应是衍文,当为“体侧扁”。
2.《“喷嚏”不是“喷涕”》
南宋诗人刘克庄(福建莆田人)有首诗《四快图》,有这么几句:“……一人喷嚏虎惊去。”
编校失误。刘克庄诗在文中的作用是举例,诗人籍贯“福建莆田人”与文章主题毫无关系,当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