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隆冬时节,山东曲阜的坊间居然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一群不学无术的社会闲散青年,终日混迹嬉笑,结果靠着一本角落里不起眼的县志,找到了传说中的“鲁王宫”(下图就是那本县志)。
要知道,无论是正面意义的考古,又或者反面意义的盗墓,都是有着极高的门槛。恰如天下霸唱在《*吹灯》中所言,盗墓这门行当虽然不好摆在台面上,但大多数盗墓贼却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有的人擅长分金定穴,有的人擅长勘察风水,还有的巧破机关,更还有真正有大本领的奇人异事。
但偏偏是这帮完全够不到“摸金”门槛的闲散青年,居然成功地盗得了珍宝,这又是怎么回事?
那时候,这帮青年有一个话事人叫李老大。这个李老大早年曾经因为盗窃罪而锒铛入狱。结果,他在牢里非但不思悔改,反而拉帮结派,竟然在其他阶下囚中“呼风唤雨”。出狱之后,李老大虽然也去干了些杂活,但心思却不安稳,总想着“一夜暴富”。
李老大觉得自己一个人干不成,便以他的“号召力”聚拢了不少在牢狱里认识的人,准备找古人们求一条财路。然而,这帮人中绝大多数都没什么文化,仅有一两个初中文凭,压根没有考古经验,甚至连古文都不懂。
李老大思来想去,对着众人提议道:古人们喜欢把各种事情都记下来,说不定古书里有记载。我听老人们说地方县志里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如就从这些找起吧。他们为此找来了不少县志,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曲阜县志》。
他们看到那些复杂的文言文,简直如看“天书”一般,不过为了求财他们还是坚持了下去。他们不仅买来字典将不懂的字一个个查下去,还专门分别誊写了一些段落,以求教的名义分头寻找人请教。就这样,一连持续了大半年,他们总算找到了古墓的踪迹,也就是位于曲阜
这帮人虽然渴望“赚快钱”,也被这些文言文给搞懵了,但他们却还是耐着性子研究了起来,甚至还把其中的记载分了好几部分,轮番去请教,最终找到了古墓的线索——位于曲阜姜村的一座汉代王陵。
在准备妥当后,李老大等人倒没有火急火燎地开始盗掘,而是让几个有盗窃经验的人分好几个时间段进行踩点和勘察,确定了线索确实是真的。
某天夜里,他们从别处弄来了炸药,用炸药炸开了这座王陵,将里面的随葬品尽数掏空。他们这些人由于对文物缺乏了解,加上求财心切,居然只以万元的价格就在地下文物市场里将其中的数个玉人卖给了二道贩子。
可惜,他们还是露出了马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卖掉了这些玉人后,他们又继续在市场里将从古墓里盗出的青铜器尽数卖出。不过,他们在市场上散货的速度急了点,让线人意识到或许有古墓被盗,便将消息报告给了警方。很快,这个盗墓团伙就尽数落网。可惜的是,人虽然被抓着了,但古墓里的文物却流失海外,难以追回。
那么,这座汉代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有什么来头呢?
从墓中残存的墓志铭来看,墓主人是汉代的鲁珠王。几乎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鲁珠王的任何记载。对于鲁王的历史记载基本只有鲁恭王刘余。
其实,刘余之父是大名鼎鼎的汉景帝刘启。不过,刘余整日里不思进取,只知道纵情声色,大兴土木,甚至荒唐到想拆了孔老夫子的旧宅,将里面的木头搬来给自己修建宫殿用。
然而,从后来的考古发掘看,鲁珠王的陵墓规模不小,就规格来看应该有着不少文物陪葬。遗憾的是,由于文物流失,如今对鲁王的认识也就有限,难以考证鲁国的更多历史故事。古今多少事,真就能够都付笑谈中吗?一声叹息!